性教育(二)
如何和孩子談“性”?這個爸爸做法太贊!
作者 | 何笑芃
前些年,印度影視劇在國內(nèi)聲名鵲起,前有《三傻大鬧寶萊塢》,后有《摔跤吧,爸爸》。在國人的印象里,印度一直是保守、愚昧、“多奇志”的代名詞。但意外的是,我們不敢拍的性教育題材,居然被他們拍出來了……
這是一部拍于2016年的印度短片,還入選了中國“2018十大性學新聞事件”,這部短片名叫《父與子的性教尬聊》。 這是一部關于性啟蒙教育的片子,總共五集,每集十分鐘。分別探討了自慰、我從哪里來、避孕套、月經(jīng)、同性戀等五個性教育中的敏感話題。 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好奇心超強的小男孩帕普,從拋出“寶寶是從哪里來的”一問開始,不停地提問爸爸性知識方面的問題,爸爸阿南德一開始尷尬不已,但他盡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、生動活潑的例子來幫助兒子解開迷惑,其中也發(fā)生了許多啼笑皆非的趣事。 關于月經(jīng)那些事兒…… 一天,小男孩帕普不小心把媽媽的衛(wèi)生巾當作了餐巾紙來擦鼻水,媽媽回家后看到了尷尬不已。外婆看到了趕忙打掩護說這是:“淑女餐巾紙,男孩子不能用”。
但好奇的帕普仍然不依不饒,媽媽只好和他解釋關于“月經(jīng)“的來龍去脈……
面對帕普的一連串的質(zhì)疑,招架不住的媽媽趕忙求助爸爸。 這時候,爸爸阿南德靈機一動,用“郵箱”來比喻女性的內(nèi)部系統(tǒng),用“接收郵件”來比喻女性的月經(jīng)過程。
機智的爸爸阿南德好不容易緩解了尷尬的氣氛,你以為這樣的就結(jié)束了么?還沒等他松一口氣,帕普接著提出了女性懷孕方面的疑問。
聽完爸爸的講解后,一想到媽媽每個月都要“接收郵件”,還要“流血”。小小的帕普對媽媽的心疼油然而生,由此產(chǎn)生了對性別平等的最初思考。
在劇里,爸爸阿南德詼諧幽默的教學方式不僅滿足了帕普的好奇心,同時也傳遞給了他科學的生理衛(wèi)生知識,潛移默化中培養(yǎng)了帕普理解女性、尊重女性的性別平等觀念。 面對孩子提出的“臉紅“問題,如果父母用命令式的、強硬式的“你不能……!”,“你怎么能……!”的方法去指責、打罵孩子,會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或是羞恥心理,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身體變化是可恥的,錯誤的,甚至是異常的,進一步自我否定,產(chǎn)生自卑心理。 關于同性戀那些事兒…… 在最后一集里,帕普一家在醫(yī)院遇到了爸爸的朋友尼基爾和他的男朋友。 帕普的爺爺像大多數(shù)保守的家長一樣,面對孫子關于同性戀的疑問,羞紅了老臉,準備像往常一樣糊弄過去。這時,還是爸爸阿南德站了出來,當起了一家三代溝通的橋梁。 性取向還能比作板球?不愧是你,爸爸阿南德的想象力技能點簡直滿滿。 此外,爸爸還引導爺爺分享自己年輕時的故事,將心比心,引發(fā)共鳴。 爸爸阿南德說:“就像你對左手或右手寫字沒有控制權一樣,你也無法控制自己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。沒有人能說說就把一個人變成一個異性戀或同性戀,也沒有人能強行將異性戀轉(zhuǎn)化為同性戀?!?/p> 最后,頑固的爺爺仿佛理解了一些,和孫子一起,為尼基爾和他的男朋友送上了祝福。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,榜樣示范的作用不可忽視。當孩子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生理變化時,父母可以嘗試像片中爺爺分享自己年輕時的經(jīng)驗一樣,告訴孩子:“爸爸媽媽當年是怎么做的,你也可以……”孩子了解后會產(chǎn)生:“原來爸爸媽媽也和我一樣啊”的想法。 這樣不僅有利于建立親子間平等交流的溝通關系,而且讓孩子從心理層面上更容易接納父母的教育。反之,如果父母采用一昧枯燥的說教,很容易觸發(fā)孩子的叛逆心態(tài),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。 值得一提的是,每一集的結(jié)尾還附上了性知識趣味小貼士,幫助觀眾糾正一些普遍存在的性知識誤區(qū),極具創(chuàng)意。
寫在最后 許多父母談之色變的青少年過早性行為問題,很多并不是因為性欲本身驅(qū)動的,而是心理上有所缺失。性只是他們獲得心理滿足感的工具罷了,并不是直接目的。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,我們都應該像爸爸阿南德一樣,與孩子做朋友,而不是以“父親”高高在上的姿態(tài),任何問題避而不談。 關注、正視孩子的性教育,有助于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(tài),形成優(yōu)秀的道德品質(zhì),成長為一個身、心健康和諧發(fā)展的人。 “媽媽,我是從哪里來的?” “爸爸,為什么男生有胡子?” “媽媽,我為什么沒有小雞雞?” 關于那些難以啟齒的事兒,可愛的阿南德父子已經(jīng)給了我們答案。